《2020微信縣域鄉村數字經濟報告》發布
中證網訊(記者 張興旺)10月16日,微信與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聯合發布《2020微信縣域鄉村數字經濟報告》,反映數字化如何深度影響縣域及鄉村的居民生活,實現商業增長和脫貧致富。報告顯示,微信支付作為首選支付方式在縣鄉用戶中的使用比例已高于城市用戶,數字化支付方式進一步下沉。
得益于微信持續下沉,微信支付也逐步覆蓋到縣域鄉村。根據報告數據,在鄉鎮及農村,首選微信作為支付方式的用戶占比達78%,在縣城占比高達83%,均高于城市用戶的76%。
與此同時,根據報告對擁有微信的用戶調研,全國縣域及鄉村用戶用于微信支付的月平均金額達到2650元。其中,湖南、西藏、廣東、云南、貴州的縣域及鄉村用戶最愛用微信進行生活繳費;縣域及鄉村用戶使用微信進行醫療服務主要用于預約掛號、醫療費用結算、醫療卡綁定等。
在生活方式方面,縣域及鄉村用戶習慣用小程序進行交通出行、獲取新聞信息、網絡購物等,通過小程序“智慧出行”已成為常用的操作。
在信息獲取方面,縣域及鄉村用戶最關注政府服務類、新聞資訊類、興趣愛好類等類型的公眾號,有超過半數的26歲~60歲的用戶都關注了政府服務類公眾號。
微信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20年微信政務小程序總量已超過6萬個;政務小程序累計服務人次近360億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過5倍。
在微信開放的產品生態,眾多扶貧公眾號及小程序大量涌現,推動扶貧公益的同時也為鄉村扶貧拓展了新渠道,搭建起嶄新的線上交易鏈,基于微信12億月活生態,為貧困地區的農產品連接更廣闊的市場。
微信數據顯示,2020年微信平臺上已有扶貧助農公眾號近2萬個,同比增幅28%;2020年扶貧小程序增至2600多個,增幅達50%。近兩年,微信支付在縣域及鄉村的小店數量累計增長65%,微信支付在縣域及鄉村日均交易筆數累計增長91%。